切换地区
887328人次已浏览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一核一城三带两区

访问量:604

作者: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


大家好,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介绍。


一、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的确定


(一)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背景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是基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而进一步明确的。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他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时隔三年,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又明确提出了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的要求,指出:“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就是“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背景,还有一个背景是“三个文化带”的提出。


“三个文化带”的提出其实是一个创意。北京市文物局基于多年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理念,提出要整体保护长城、运河、西山这三个文化带,目的是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保护利用,挖掘区域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在2015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年3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7年6月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均有提及,但是对这三个文化带的具体表述有所变化。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第四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提出,要构建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四个层次,即加强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四个空间层次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两个重点区域,即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两大重点区域的整体保护;三条文化带,即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这就是“三个文化带”到目前为止比较准确的表述;九个方面,即加强世界遗产和文物、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地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风景名胜区、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山水格局和城址遗存、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九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特别是后来在西山文化带里又加了永定河文化带,把西山、永定河合在一起,山水交融,阴阳相合,也很有创意。


(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的提出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成立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于2017年8月18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明确了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重点抓好“一核一城三带两区”。至此,北京市委明确提出“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当时蔡奇书记指出,首都文化至少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这次会议还宣布成立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蔡奇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和时任副市长王宁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组成。下设一办七组(后增加一组),办公室就设在市委宣传部,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兼任主任。八个专项工作组,包括:老城保护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长城文化带建设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组、文化内涵挖掘组、文化建设组、产业发展组,后来为了加强中轴线申遗工作,专门增加了第八个组——中轴线申遗专项工作组。


二、“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内涵与意义


(一)“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内涵


“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内涵,即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老城、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主要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之都。


进一步解读,我认为,“一核”是灵魂,以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就像人戴了一个高高的大帽子,这是“核”,有高度。“一城三带”是空间载体和主要抓手,它就像身体躯干一样。“两区”是落脚点,就像穿一双靴子要脚踏实地,也就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的建设。


(二)“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意义


文化带,是文化地理学的一个名词、一个概念,即带状文化区,是具有共同生态文化基础和历史文化属性的带状空间单元,在生态、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文化带是一类地域综合体,文化带形式有利于区域文化遗产成线、连片保护利用,有利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中,是一种时、空、人结合,过去、现在、未来结合理念和视角的体现,是一种创新。


“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提出,体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政治站位高、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抓落实求实效的特点,对于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落到实处,整体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生态文明与文化遗产保护并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文化中心起到支撑作用),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一城”与“三带”的相互关系与历史演进


(一)“一城三带”的自然环境基础


我们要想理解“一城”与“三带”的关系,首先要看它处在什么样的区位上,是发生发展在怎样的环境基础上。北京位于华北平原最北端,地处华北平原、蒙古高原和东北松辽平原三大地理单元的交汇之处,这三大地理单元同时也是农耕、游牧、狩猎采集三大经济文化区汇集的地方。自古以来,北京就处于上述南北、东西民族文化交融汇合的前沿地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地。所以,北京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它是一个“金名片”。从地貌上来看,北京地处中国地貌三大台阶的第二、第三级台阶相接的地带,在历史上一直是农牧交错的地方。


这是中国的地势图,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扼守在美丽的“大公鸡”我们祖国的咽喉地带。北京西部、北部和东北三面环山,东南面向华北大平原,缓缓向渤海倾斜,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山湾——北京湾,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张宝秀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一核一城三带两区》

1.点击右上角
2.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打开
3.点击 分享
我知道了